小马智行彭军:不按常理出牌的无人车千车齐发

来源:乐鱼买球    发布时间:2025-09-12 18:58:25

  彭军(James Peng),男,毕业于斯坦福大学,曾在谷歌工作七年,现任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2016年12月,他与楼天城在美国硅谷共同创立了L4级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

  凌晨一两点,深圳街头依然有小马智行的无人车穿梭,它们正慢慢的变成为这座科技之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今年夏天,在广州和深圳晚高峰的车流中,贴有小马智行标识的无人驾驶车辆自如穿梭,无人操控的方向盘平稳转动。这一切的背后,是创始人彭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8月底,小马智行在深圳宣布:第七代无人驾驶出租车已量产下线余台,年底车队规模将突破千辆,并在北上广深陆续投入运营。与此同时,公司二季度乘客端车费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0%,展现出强劲的商业化进展。

  2016年,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与围棋世界冠军的对弈引发全球关注。时任百度无人驾驶部门首席架构师的彭军深刻感受到AI技术的巨大潜力。

  他开始思考:“驾驶工作非常单调且重复,能否通过AI将人类从这种工作中解放出来?” 怀着这一愿景,彭军与楼天城共同创建了小马智行,专注于开发L4级无人驾驶技术。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7年至2021年,是小马智行最艰难的五年。尽管技术在逐步推进,但外界并未看到显著的进展。

  小马智行明确区分了L4级无人驾驶与L2辅助驾驶的本质差异:前者是“自主智能体”,输入目的地后无需人类接管;后者是“协作用具”,需人类主导驾驶。

  为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小马智行搭建了两大核心技术:世界模型和远程协助系统。世界模型通过虚拟世界仿真模拟真实场景,生成极端天气、复杂路况等困难场景。

  这套系统每周完成超过100亿英里的虚拟仿真里程,使系统安全性比普通人类驾驶提升10倍。远程协助系统则能在车辆遇到封路等特殊场景时,自主发起协助请求。

  小马智行与北汽极狐、广汽埃安合作研发的第七代无人驾驶车辆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这款全车规级产品支持60万公里运营里程,成本大幅下降。

  最引人注目的是,无人驾驶套件成本比上一代下降了70%。核心成本是车载计算单元和激光雷达,其中车载计算单元成本下降了80%,激光雷达成本下降了68%。

  新方案不仅具备平台化设计,可快速适配多种车型,还构建了包含超过20项安全冗余、超过1000项检测设计及多重降级策略的冗余架构。

  小马智行2025年第二季度财务报表数据亮眼:总营收环比增长53.5%,同比增长75.9%。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达157.8%。

  更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来自乘客端的车费收入实现了超过300%的大幅度增长。这些数字表明,小马智行的技术投入正逐步转化为市场回报。

  小马智行已构建起国内最广泛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网络,运营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公司还是唯一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同步运营的企业。

  在无人驾驶行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资本寒冬。2020年前后,许多L4自动驾驶企业纷纷转向L2领域。

  相比L4较长的回报周期,渐进式路线在各阶段能轻松实现商业经济价值,推动辅助驾驶逐步迭代至高级别驾驶。尽管面临经营压力,但彭军等公司管理层始终没有动摇。

  彭军认为,虽然乘用车L2+业务商业化速度最快,但天花板较低,后劲不足。相比之下,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天花板足够高,技术难度较大,但实现后价值巨大。

  小马智行正在加速国际化布局,将中国经验推向全球。在阿联酋迪拜,无人驾驶车辆已启动道路测试。

  在韩国首尔,车辆于2024年落地后,当前已进入核心商圈江南区开展测试与运营。在欧洲卢森堡,研发中心同步启动,车辆测试运营工作有序推进。

  小马智行高管表示,希望能够通过与整车厂商的合作,逐步降低无人驾驶整车的成本,帮助公司早日实现盈亏平衡。

  到2025年年底,小马智行无人驾驶出租车远程协助与车辆的比例预计将达到1:30,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名远程工作人能监控3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

  他们的目标不再只是技术演示,而是打造大家都喜欢、想用、好用的出行服务,提升人们的出行体验,打造新的出行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