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泊车”赛道 有的企业已经悄悄抢跑

来源:乐鱼买球    发布时间:2025-08-03 03:55:19

  不是拥挤的交通、不是错综复杂的路口、甚至不是蛮横无理的夹塞儿,而是停车。

  停车的难相信我们大家都体会过,高达8000万的车位缺口,让找车位本身就变得十分困难,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有超过25%的驾驶者表示曾经因争抢车位而与他人发生争执;同时各种非标准的狭窄、奇葩车位无时无刻不在考验人们的驾驶技术,就算经历千辛万苦停好了车,也非常有可能面临在偌大的车库里、大海捞针式的寻车,以及关注数个公众号后才能顺利缴费出库的繁琐流程。

  于是乎”今天不开车,没地方停。”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停车场景(即自动泊车)也成为消费者期待最先实现无人驾驶技术落地的场景。

  要想实现一次完美的自动泊车,并不是特别容易,至少需要两方协同车和停车场,

  先说车的问题,车位狭窄深深的考验着司机们的停车技术。而最早普及的泊车辅助系统叫做APA自动泊车。 在汽车低速巡航时,使用超声波雷达感知周围环境,帮助驾驶员找到尺寸合适的空车位,并在驾驶员发送泊车指令后,将汽车泊入车位,全程都需要驾驶员在车内手动干预,并且准确度和识别率不尽人意。

  随后出现的是将泊车与道路、手机结合的第二代RPA远程遥控泊车,带来了更好的车位识别能力,同时很多车具备手机启动泊车功能,在车外不远处使用电子设备发送泊车指令,控制汽车完成泊车操作。比如吉利、上汽、本田等车端智能玩家们,目前都采取这样的方式。

  但在市场上,由于车位难找、泊入率、遥控距离等问题,RPA的用户真实使用率也不高、产品的体验感较差,同时车辆也无法完全“脱手”,离用户心中的完美泊车相去甚远。

  在场端,目前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应该是ETCP、捷顺等停车场服务商,他们通过蓝牙物联网技术对停车场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车位的空忙闲智能管理和自动化停车费结算,劣势也相对明显系统封闭、各自为政。为了抢夺市场占有率、这些服务商往往对车场采用垄断式的合作模式,同时缺少车端的加入,即便系统再完善,也只能实现场端的泊车体验部分优化。

  消费者心中的自动泊车,是有专业的代客泊车解决所有的问题:当你下班后疲惫的驾驶车辆去一个大型商业体赴宴,出发前就能提前了解一个附近停车场的相关情况,并选择一个作为导航的终点,进入停车场后无缝切换,可以直接在商圈门口下车,吃饭、看电影,最终再召回车辆、无感支付顺利出库。

  AVP这一技术路线,就打通了两方,最重要的包含车端智能、场端智能、车场协同。由车承担感知、定位、规划、控制等全部功能,场端智能是指由场端负责感知、定位、决策等,车辆仅负责运动控制;车场协同则是车和场各自负责部分感知和定位功能,车辆负责路径规划和运动控制,同时又由统一的云平台负责车位分配和停车路径规划。车辆基于高精地图和自身的能力,可以导航到非固定车位并自主泊入,相比其他泊车系统,AVP能更切实地解决用户的痛点。

  当然,目前AVP仍处于发展阶段。代表性的企业威马汽车,刚刚上线的威马“智慧停车”功能,初期用户更好的提供出发前目的地停车详情查询,包括地址、开放时间、收费、车位空闲等信息,支持覆盖全国7000个停车场车位空闲数、收费标准等相关信息。

  根据威马官方的描述,这个功能最终会实现为出行路线智能规划与导航,停车场室内高精地图导航,自主泊车及反向寻车功能,以及离场时的无感支付。打通停车中的每一环,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满足那群消费的人对于“无感泊车”的所有幻想。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这一套“智慧停车”系统采用的是APP+AVP的模式,依然将停车场查询、导航等功能放在手机APP端。放在整个大背景下去看,当下大量燃油车及非智能电动车的车机导航存在离线更新慢、收费昂贵、信号覆盖弱等问题,人们日常出行依旧习惯用手机端导航,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人均每日APP在线小时,手机仍是用户日常使用重心。

  同时尽管当前车机迭代速率相对以往已经显著提升,但相较于APP的迭代速率及研发难度仍显高昂。在这个背景之下,用更快的速度实现完整的智能泊车,使用APP+AVP替代部分车机功能使用户得到满足需,同时加速车机智能研发迭代,的确是最优解。

  此外在APP+AVP的模式下,用户对于APP的高频率使用,能够逐步提升威马与10W+用户之间的黏性,更有助于威马汽车逐步提升服务质量与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在用户运营的层面上又实现了双赢。

  截止2022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已经实现了“上半场”的小胜利,对于“下半场”的赛道,智能网联是公认的关键词。作为无人驾驶当中最重要的一个场景,自动泊车对于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和彰显品牌研发实力都意义深厚,如今构建了泊车生态闭环的威马已经呈现抢跑趋势,未来这条赛道上还会有哪些精彩时刻,我们拭目以待。

  作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百家号百+计划获得者,2019百度数码年度作者、百家号科技领域最具人气作者、2019搜狗科技文化作者、2021百家号季度影响力创作者,曾荣获2013搜狐最佳行业媒体人、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北京赛季军、 2015年度光芒体验大奖、2015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总决赛季军、2018百度动态年度实力红人等诸多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