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厘清概念安全出行!
小编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因为智能车而发生的事故有哪些本应该能避免呢?在技术迭代迅速的今天,智能驾驶与无人驾驶这两个术语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许多消费者会下意识地将二者划等号。但事实上,这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某些车企为了夸大营销,为卖更多的车,混淆它们不仅误导消费者,更可能在行车过程中埋下安全风险隐患,甚至付出生命。
连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也发文呼吁:别让无人驾驶成文字游戏,建议统一无人驾驶中文名词的标准。没错,一个字或一个词,都可能会误导消费者,甚至害了消费者。一次次夸大的宣传,只会把消费的人对智能技术信任演变成间接“杀人”的利器。
智能驾驶,严格来说,是一系列驾驶辅助功能的统称,注意,是指当作辅助驾驶。以自适应巡航(ACC)、车道居中保持(LKA)为代表,这些功能通过传感器和算法,对车辆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并辅助驾驶员进行操作,本质上仍需驾驶员时刻把控车辆的控制权。
如很多车辆搭载ACC功能,能根据前车的速度自动调整本车车速,减轻驾驶员在长途行驶的疲劳,当遇到复杂路况时,如突然出现的行人或车辆加塞等,系统是无法做出精准判断,此时驾驶员必须迅速接管车辆。
自动驾驶则是指车辆能够在特定环境下,无需驾驶员干预,自动完成驾驶任务。根据SAE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定义,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车辆,在其设计运行条件内,可完成自动驾驶。如部分特定区域运行的自动驾驶公交车,通过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多种传感器的协同工作,实现车辆的自主行驶、停靠站点等。
小米SU7参数图片)高速爆燃事故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事发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本质上属于L2级的智能驾驶范畴。除了车机智能外,这或许驾驶员因对智能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的混淆,错误地认为车辆能完全应对复杂路况,从而放松警惕。
当车辆遇到突发情况时,驾驶员未能及时接管车辆,最终导致悲剧发生。这或许是某车企过度宣传智驾的后果,让花了钱的人智驾有十足的信心。不然也不会看到,近日,网传小米汽车车主在驾驶途中睡着了,还让同行友人连喊三遍“减速”避让小米汽车。
其实,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曾多次表示:目前处于全民智驾而非全民无人驾驶时代。智能导航辅助驾驶技术已经成熟了,而多模态的大模型作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的确可以赋能高阶无人驾驶技术,但目前还有解决好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问题。
目前首先要解决L2/3级的无人驾驶要尽快解决相关的法律法规问题,而四级无人驾驶需要积累经验。欧阳明高建议,暂时不宜提全民自动驾驶。
目前,汽车市场存在着部分车企夸大宣传的现象,将智能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例如,某些车企宣传的“L2 +”“L2.5”等模糊概念,让我们消费者误以为车辆已经具备无人驾驶能力。消费者在这种误导下,可能在驾驶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增加事故风险。
清晰区分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对保障行车安全和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消费的人在购车时,应理性看待车企的宣传,准确了解车辆的功能和技术水平。无论如何,记得盯着前方,紧握方向盘,做到安全至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35岁女游客高反离世 稻城亚丁景区:她走的金刚挑战线万理财款提现时变成了牛肉 项目8年吸金5个亿
35岁女游客高反离世 稻城亚丁景区:她走的金刚挑战线万理财款提现时变成了牛肉 项目8年吸金5个亿
专家:传统“医疗”向“服务”管理转变,医教融合、家教融合已成为新市场服务趋势
海外网友热议GEN击败T1:巨大的中野差距!Oner和Faker让人失望
GEN再次击败T1!大局14连胜,小局20连胜!canyon连续抢龙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