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迈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高地
智能网联汽车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有机融合的代表,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汽车产业高水平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5年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大范围的应用,全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与此同时,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广东智能汽车产业的创新实践与未来规划再次成为热议焦点。广东依托产业集群优势与政策支持,正加速向智能化、网联化转型,已慢慢的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产业高地。
作为全国汽车生产和消费第一大省,广东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国领先,拥有涵盖整车生产企业、无人驾驶科技公司、传感器等关键配套供应商、创新平台机构、网联技术服务方、第三方行业组织等完整的产业链,发展势头强劲。
广东汇聚了众多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如比亚迪、小鹏汽车、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百度阿波罗等。这一些企业在无人驾驶算法、车联网安全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
2024年,广东汽车营业收入12812.73亿元,总利润318.06亿元,汽车产量达570.74万辆,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61.78万辆,约占全国1/4。广州、深圳还获批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广汽乘用车、比亚迪等2个联合体入选国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也成为广东汽车产业的重点发展趋势。《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广东将支持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扩量提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水平,完善充换电、车网协同等基础设施,推进广州、深圳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深入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
作为国内探索无人驾驶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早在2018年,广州市就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先后出台了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相关的政策和标准,逐步开放城市道路。截至目前,广州已开放1298条测试道路,单向里程约2500公里,覆盖天河、海珠、荔湾、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等8个区,开放示范运营区域达3240平方公里,全国排名第一。此外,广州还是国内第一个发放载客测试牌照、第一个在中心城区主干道开展道路测试、第一个向无人驾驶研发企业发放道路运输经营牌照、第一个无人驾驶出租车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的城市,近期,广州还开通了从市区到机场和广州南站的无人驾驶汽车运营线路。
在示范运营的开展方面,广州既有商业化示范应用,也有交通行业示范运营,先后有3家民营无人驾驶企业在全国率先获发网约车(文远知行)、巡游出租车(小马智行、沃芽科技)、货运车(小马智行)经营许可,已开展无人驾驶出租车、网约车、小巴、货车等不同车辆类型商业化运营。南沙区、花都区、黄埔区获批开展混行试点,共6款车型、64辆无人驾驶车辆开展常态化示范运营。
此外,广州还在大力打造应用场景,广州公交集团联合文远知行在黄埔区生物岛(全国首个5G无人驾驶应用示范岛)、海珠区琶洲等地陆续投入50辆无人驾驶巴士,先后开通广州塔、生物岛等6条无人驾驶便民线路。文远知行与宇通集团合作生产的无人驾驶环卫车,在黄埔区、南沙区开展公开道路测试,首批车队规模超50台。
敢领风气之先,也让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球领先,广州已完成10400台PC5通信和北斗定位车载终端安装,成为国内首个车联网车载终端应用突破1万辆的城市。
广东坐拥广汽集团等传统汽车制造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当下,智能化已成为驱动汽车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今年两会,来自广东的代表们也纷纷提出自己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的“金点子”。
“发展智能化汽车产品是我们目前的核心任务。”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表示,近年来,广汽集团持续以科学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战略合作、智能制造升级、新兴领域布局及组织架构优化,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为中国汽车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新动能。
冯兴亚介绍,从2024年开始,广汽陆续推出昊铂GT、昊铂HT、AION V、AION RT等四款具备高速和城区NDA功能的高阶智驾车型,今年还基于广汽传祺“主流、大气、高品质”的品牌定位,在全新多能源平台架构基础上,倾心打造搭载高阶智驾、AI智能座舱等前沿技术的全新高端产品系列“传祺向往”,将推出传祺向往S7等高阶智驾车型。同时,广汽通过投资和孵化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无人驾驶初创企业,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汽车制造经验和产业链资源。这种“传统车企+科技初创”的合作模式,不仅加速了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还为其商业化落地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广汽集团在智驾方面的目标是2025年保持产品智驾体验和智驾技术国内领先,2027年进入全球智驾第一阵营。”冯兴亚和记者说,广汽集团累计投入自主研发费用超500亿元,在智能驾驶方面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早在2019年,广汽就打造了国内首款量产交付的L2+车型。目前,广汽已具备从L2到L4级无人驾驶研发技术和应用能力,并持续拓展自主研发的、基于AI的无人驾驶核心技术应用场景。2024年6月,广汽集团成为全国首批开展L3无人驾驶上路通行试点的车企之一,目前广汽L3无人驾驶的汽车正在广州持续开展测试,计划今年实现量产。此外,广汽旗下出行平台如祺出行已在广州、深圳、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实现Robotaxi商业化示范运营;商用车板块旗下祺迹汽车首款L4 Robobus已经实现量产。
小鹏汽车同样也开启了以AI为核心的发展周期,定位成为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据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介绍,目前,小鹏汽车已构建起全栈自研的AI体系,并将一系列自研创新成果应用于量产实践,在大算力芯片、AI大模型、AI汽车、AI机器人以及飞行汽车五大领域均有布局。
“目前我国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落地还处于起步阶段。”何小鹏表示,我国虽在无人驾驶认证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无人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还需逐步推进。今年两会,他十分关注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推广话题。
根据工信部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L2级无人驾驶汽车渗透率已达到55.7%。何小鹏表示,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普及,停车场等低速环境已成为无人驾驶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花了钱的人L2级离车泊入泊出功能的接受度和满意度较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国内真实的情况,如果能在安全保障下优先推出面向公众的低速无人驾驶停取车认证,将产生领先于欧美无人驾驶的国际影响力。”
何小鹏认为,在汽车软硬件具备以及云端可安全监督管理的情况下,可允许开展停车场无人驾驶低速泊车和取车的能力评估和试运营。“基于无人化的泊车功能,不仅仅可以为驾驶者带来极大便利,提升停车效率,风险相对可控,更可以为下一阶段无人驾驶的逐步开放做准备,给社会公众以适应和认同的过程,实现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混行的软着陆,并且通过审核备案和批量推送的探索,一直在优化有关标准,积累管理经验。”何小鹏说。
统筹:魏丽娜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丁雄、武威、周伟力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骆昌威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莫丽平、王菁